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重视“三通”建设


发布时间:

2019-08-16

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与外界的联系。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无法与外面世界相连接,那么,这个地方的发展将是缓慢且畸形的。要使地方经济有所发展,在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条件的同时,更要加强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而“三通”,即“通电、通话、通路”,便是提高自身发展与加快和外界联系的重要前提条件。通电是提高地区发展条件的重要一点;通话和通路是加快与外界联系的关键。“三通”建设,对于十几年前的贫困县寿宁来说,是相当紧迫的。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看到了寿宁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1988年8月2日至3日,习近平首次到寿宁调研扶贫工作。在两天的走走看看熟悉过程中,习近平对寿宁的贫困深有体会。在座谈会上,习近平说到:“‘三通’,即‘通电、通话、通路’,是发展经济的先行官。全区县级道路柏油路化地区会考虑,但县里要考虑行政村的道路问题,不能只搞肩挑、人抬的经济。商品经济求发展,电力是文明的传送带,电话是一种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因此,只有抓好‘三通’,才能改变山区面貌。”

  1989年7月19日,习近平到寿宁县下党乡现场办公,在会上强调:“水电项目,不能成为‘胡子工程’,包括道路建设也要认真核定,办一件成一件,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两年内下党的项目不要再报到地区来了,要集中精力办好电力和公路。”

  习近平之所以重视“三通”建设,是因为他明白:要想富,先修路,公路担负着先行官的使命;他懂得:通电通话才能改善群众的生活状况。只有建设好道路、水电、通话等农村基础设施,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才能发展农村经济,才能摆脱贫困。习近平重视寿宁县“三通”建设,将寿宁的资源充分传送出去,频繁了与外界的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扶贫工作上了一个大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