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电力工程师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
2019-10-08
现代电力的投资,必然伴随着电力自动化设备的需求。电力自动化投资,主要是在城网改造,会大大减少平均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从电力公司的角度看,由于中国尚未建立全面的停电损失赔偿制度,电力自动化投资对电力公司带来的经济效益还不够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电力公司 对电力自动化投资的积极性。电力分配的高度复杂化,使得供电企业不得不对整个配电网络进行控制。发达国家现代化大城市的配电系统是在一次网络规划合理,变电设备本身可靠并具有遥控和智能功能,信息系统的普及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的基础上建立配电管理系统和配电自动化。
日本在70年代就开始着手解决大城市配电问题,80年代到当代已在主要城市完成了计算机系统与配电设备配合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美国在80年代就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配电自动化。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于90年代也完成了局部配电系统的自动化。当前,我国电网的主要矛盾在配电网。我国的配电网很薄弱,可靠性差,损耗高,电压质量差,自动化程度低。绝大多数城市基本上都是辐射型单端供电,一旦线路故障只能整个线路切除,导致大面积停电。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到2011年,使我国城市10KV配电网实现自动化运行,使城市供电可靠性提高到99.99%。最后建成的配电网将是手拉手的环形结构,由双电源供电,当线路发生故障后,经过配电自动化系统一系列的开关操作,将故障隔离在两个开关之间,同时使其它非故障地区恢复供电。
我国还缺乏大规模实现中低压配电网络配电自动化的物质基础,但配电自动化肯定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高数据采集和通讯系统的质量是前提。配电自动化技术难度高于调度自动化,直接服务于千千万万的电力用户,其市场容量也比调度自动化大得多。因此从长期看电力自动化市场会稳定增长。
上一条
下一条
上一条
下一条
推荐新闻
分享到